日前開幕的新北市私立烏來區「Rahaw信賢日照中心」,承載許多當地長者的希望與寄託!長久以來山地離島、偏遠山區無法吸引足夠的醫療照護能量,連帶著導致醫療資源的匱乏,立穎健康照護機構主任周惠貞表示,機構成立至今,期間致力整合社區照顧及專業團隊,體系每位夥伴皆有逾10年的公衛、長照、醫護等經驗,信賢日照的成立,可望發揮加乘效果,替原鄉長照發展注入一股強心針。
她說,曾在學生時期參加原住民工作學習團,親眼所見偏鄉醫療資源的嚴重缺乏,當時,有位長者微笑且若無其事地說出「小病等好(自然痊癒),大病等死。」這句話讓她印象深刻,豁達的笑容下卻無情地暴露城鄉醫療資源的差距。「打造可實際幫助原鄉照護的園地!」這想法在周惠貞的心頭不斷浮現,之後服務偏鄉已經成為生涯規劃重要的一環。
始終深耕醫療照護工作的周惠貞,6年前開辦長照服務的行業,從4.5人的小機構擴展至今1.2百人的規模,隨著雙北地區長照業務的穩定成長,便開始回過頭規畫如何打造理想中的原鄉日照中心,周惠貞表示,草創時期除積極努力外,了解當地原民的需求、想法也是一門重要功課。
新北市烏來區的信賢部落,算是較為偏遠的「後山」部落。長者不論就醫、活動下山極為不便,一般來說部落長者,要全靠居家服務或外籍看護服務,但原民部落多為經濟弱勢,且照護醫療資源部不易進入,因此微型日照中心的成立實為一件刻不容緩的要事。
「有一種真情,叫不離不棄;有一種堅持,叫責無旁貸。」周惠貞多年投入偏鄉照護,她說,雖然就像投石擊水,不起浪花也泛漣漪,希望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讓大家正視偏鄉地區的人力缺乏
在烏來信賢部落的獨居老人,許多都已年過古稀、常年體弱多病,家庭條件十分艱苦,根本沒固定經濟來源。有人甚至常常需要拄著拐杖走在山間小道,處理生活所需,蚊蟲叮咬都是小事,由於地理環境影響,很多山路滑坡嚴重,安全隱患無處不在,許多時候都要步行,一天就吃一餐果腹。
其中一位阿公,屋舍年久失修,連續幾個月,每逢下雨就漏水,阿公手腳不便,也無法爬上屋頂自行補土,周惠貞得知此事後,便組織志工隊前往烏來信賢部落老者家中進行修葺工作,開車穿梭在崎嶇蜿蜒的山間小路,1個多小時後,在一旁的緩坡停下,搖下車窗,放眼望去便是一片寧靜部落景觀,下車後便跟著前來迎接我們的里長伯一同朝阿公的家中走去。
對於我們的來訪,老者一直用樸實的語言表達自己感激之情,感謝大家的關懷,並表示今後也會坦然積極的面對生活,一定可以儘早走出困境;這時志工忠良熟練地拿起修理工具,一躍跳上陳舊的鐵皮屋頂,開始了專業的屋頂大改造,進行防水工程的處理,2.3個小時過後終於看到煥然一新的房舍,在偏鄉,不安全的居住環境及不好的生活品質,相當常見。
從領著志工修葺信賢老舊房舍一直到建置照服據點「烏來巷弄長照站」,這些年,立穎夥伴始終鬆不開原鄉照護的那份堅持與關懷。我們知道唯有多年深耕,體認原鄉真正的需求後,才好全盤考量,設計符合信賢長者所需要的服務。
「Rahaw信賢日照中心」機構長林玉惠指出,立穎於110年成立烏來區醫事C巷弄長照站,提供長者社會參與的平台,就像是大樹一樣,讓長者到長照站喝茶聊天、共餐共學,若因為失能不願參與活動而窩居家中,對身心都是極為負面的影響。融入團體,與他人建立關係,一直是高齡者的重要議題,也深深的影響著老年生活適應。而Rahaw信賢日照,不但可以建立長者的歸屬感,更能聆聽長者的生命故事、享受分享的喜悅。
偏鄉地區,長照資源及人力不足一直是難以解決的困境,一方面長照人員進入偏鄉的意願不高,即便有人,留任又是另一難題;因此招募與培訓當地照顧服務員就是一件重要的事。
此外,將結合社區裡一些志同道合,願意一起為社區努力的人,集思廣益,來共同規劃整體社區資源整合與開發管理。立穎照護體系旗下的大米一山健康促進協會也將增加烏來區訓練課程,培訓更多在地專業人力及投入烏來區長照服務。並規劃將當地長照服務點,連成線進而連成一個面,因應原民區與都會區的不同,發展獨樹一格的長照服務,「目前唯一擁有醫療照護背景的長照機構,就是我們的優勢」周惠貞說。